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微整形各种忽悠大行其道 色情从业者变"医生"

    近年来,注射、微创技术已成为整形美容医学的主流,因为宣称“创伤小、见效快”,受到不少求美者的追捧。市场需求剧增、行业发展迅猛但良莠不齐,微整形引发的医疗事故屡有发生,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专家表示,微整形绝不等于微风险,一些无证非法的微整形会给求美者带来不可逆的永久伤害。微整形是医疗行为,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治疗。

    炒作概念吸引消费者

    “概念混乱,各种忽悠大行其道。”在谈到当今美容整形市场时,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博士生导师靳小雷如是形容其乱象。他表示,常规整形手术无非几种,因为韩国整形文化发达和影视剧等文化渗透,令“韩式双眼皮”、“韩式隆鼻”等一些所谓韩式概念成了时髦,“都是为迎合哈韩族心理而炒作甚至生造出来,在医学教科书上并没有这些概念。”

    微整形行业的乱象
    微整形行业的乱象

    例如双眼皮手术,所谓“韩式三点”其实就是三点缝线法,“高分子双眼皮”不过就是埋线法,很多人乍一听这个概念还以为是个很高科技的术式,实际上都是简单手术。“很多概念,我们这些专业医生都完全听不懂,纯属忽悠,非常不靠谱。”靳小雷说。

    “还有所谓的‘苹果肌’,这压根不是解剖学上的名词,没有准确的位置指向,跟‘苹果’和‘肌肉’都没关系,实际上指的是颧部丰满程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整形美容外科评审专家、北医三院整形外科副主任薛红宇表示,如今整容行业新名词新概念五花八门,但这些不是化学名而是商品名,像药品一样,化学名只有一个,商品名却千奇百怪,弄得专业医生也云里雾里。而这些新概念一般都是来自于一些美容院和私立整形诊所,他们不时“发明”一些新名词用来打广告,以时尚之名来吸引眼球,忽悠消费者。

    除了对整形术式和概念的包装,一些有资金实力的美容诊所和私立医院还不惜重金对自己的诊疗医生大做广告,除了标榜的各种出处不明的头衔外,更多的是号称“本店拥有国际著名的韩国某某专家坐诊”以抬高身价,收费高出国内医生一大截。

    色情从业者变微整形“医生”

    调查显示,除了影视明星,从18岁到70岁的普通女性和男性都有注射美容的需求。据某机构对100位美容顾客关于微整形的调查,有83.5%的人希望做填充除皱等微整形手术。

    正是看准市场的巨大商机,各整形机构纷纷推出微整形服务。而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只有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医院方可进行注射整形。但目前一些美容院、会所、黑诊所甚至宾馆等场所,随意开诊的不在少数。

    从某部队医院美容科退休的周医生就是如此,因没有开设诊所的资质,她便在家接待求美者。相对于正规医院,周的收费较低。例如,打一针玻尿酸在正规医院报价6000元,而周只收2800元。不仅注射,她还以自己家为根据地,一次攒几个需要开眼角、双眼皮、去眼袋的患者,招徕外地游医来做手术,然后提成。周医生告诉记者,她也在不断学习,比如她学了最新的穿线提拉术,之后就在家给人做手术。北京的王女士听朋友介绍来找周做面部穿线提升术,但由于周的技术还不过关,有一根线头留在皮肤上,导致感染留疤。但由于没有签订术前协议,最后王女士也没有获得任何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微整形以注射和微创小手术为主,不少外行人士对这个需求大、“油水”足且门槛似乎很低的市场垂涎不已,竞相“入行”,从业人员来源混乱,不少人对医学美容完全无资质、零基础。为速成“整形医生”,大量未经许可的“黑”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据了解,薛红宇所在科室的几位进修大夫就参加过这样的培训机构。一个班大约50人,医生只占5%到10%,剩下全是来自众多行业的非医者,包括纹绣师、理发店小工等,甚至一些色情行业从业人员在高压打黄形势下“转型”来参加培训的也不少见。

    一位整形专家告诉记者一个事例:一位色情行业从业者,多年前该专家为其做过整形手术,如今也来北京某医学类大学参加此类培训,已经转行成立微整形工作室,摇身一变成了微整形的“医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她谎称参加培训是“回到母校”,但实际上她根本没上过大学,从未接触过医学。

    靳小雷告诉记者,是否穿透皮肤是临床上区分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的金标准,一旦进入皮肤,就属于医学范畴了,必须具备医生执业资格才能从事相关事宜。一个合格的整形医生专业知识要学5年,临床要学2年,经验累积至少3年,而在黑培训机构里,这些并无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学员们用盐水注射相互打针练手,练上三天就算出徒了,穿上白大褂就成为“医生”,就敢四处吆喝给人做微整形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