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家厨类App商户涉无证经营 食药监称坚决打击(3)

    市食药监管局食品餐饮监管处副处长张磊表示,这类“家厨”由于无证照经营,食品安全风险不言而喻。食药监管部门曾采集餐饮单位现场制作和配送到顾客处的冷菜、生食、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后,发现食品配送后的平均合格率比配送前降低了13.5%。大部分“家厨”并不具备冷链配送食品的条件,夏季高温下,食品安全隐患更大。

    此外,“家厨”还存在油烟、噪声扰民等问题,甚至由于“门对门”的经营模式,还可能带来治安问题,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近期,上海12331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已接到多起食用“家厨”出售的食品后出现身体不适和油烟扰民的投诉举报。

    经约谈,“邻食”暂停营业;另一家“丫米”的态度不明确,被虹口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记者8月22日获悉,该平台也已认罚停止运营。对于“回家吃饭”、“觅食”等在外地注册的“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上海食药监管部门已依法移送相关省市的食药监管部门处理。目前,“回家吃饭”仍在对外经营。

    8月22日,记者尝试采访“回家吃饭”相关人士,截至发稿时暂无回应。而在App界面,记者看到,每一个订单后面,商家都会显示由保险公司提供食品安全保险,最高保额30万元。

    而面对政策和舆论的变化,更多商家则悄然关闭了App上的“自取”功能。一不愿具名的家厨商家表示:“以前我们都是可以上门自取的,但是后来发现有客户订了单,都没经过主人允许,就跑到人家厨房一顿拍照,再后来,我们的管理员就通知大家,关了上门自取的功能。”

    可探索创新监管方式

    对于监管部门封杀家厨平台的做法,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表示,目前发展情况下,“家厨”确实应该关。

    顾振华称,一方面,家庭厨房的环境,不可能达到从事餐饮的要求。“首先居民楼做餐饮,就没有办法过环境测评,更别说餐饮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另一方面,家庭厨房的安全目前也只能靠商家自律,但是任何一个行业,仅靠自律,都无法长远发展。

    律师刘春泉表示支持监管部门的做法:“‘家厨’大多潜藏在居民小区内,如果没有邻里和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监管部门上门检查,还经常被以‘不得擅闯民宅’的理由拒之门外。万一出了事情,舆论只会说政府监管不力。”

    顾振华强调:“更重要的是,当前解决让用户吃得好的方式,有可以订更好餐馆的饭,可以订大厨制作的饭等等,私厨并非唯一解决方案。”不过,据“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起、13250名网民参与的一项有关“家厨”的投票调查显示,67.4%的网民支持,26.6%的网民反对,6%的网民无所谓。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建议,对于“家厨”的界定需要慎重,否则会造成社会、行业的极大反弹。而且,“家厨”事实上比食品摊贩、食品作坊更容易监管,一般都是固定场所,可探索创新监管方式。

    据悉,面对互联网家厨平台的乱象丛生,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已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二司副司长崔恩学称,不管是家庭厨房还是家庭私厨,如果它的服务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食品的经营行为。既然是一种食品的经营行为,应当依法获得食品经营的许可。据了解,《办法》实施的具体时间为2016年的10月1日。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