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扔垃圾人脸识别 智能垃圾箱居民满意度很高
最近,想必好多人都给垃圾分类事件刷屏了,而且现在上海和北京已经实施了垃圾分类政策了,所以要求市民明确将垃圾分类清楚。但是近日,有消息指出北京扔垃圾人脸识别技术了,以后靠“刷脸”更精准的监管垃圾分类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首个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所以垃圾分类实施后对大家的好处也是很多的。不过,如今北京扔垃圾人脸识别出来了,据悉,扔垃圾前得先人脸识别,而且智能垃圾箱居民满意度很高,居民还可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在西城区新风街一号院内,居民们下楼倒垃圾时,都是提着多个垃圾袋,出门前他们就将垃圾分类做好了,尤其是厨余垃圾,一定是单放的。再看楼前的垃圾箱,倾倒口是封闭的,站在垃圾箱旁边,也闻不到任何异味,每个垃圾箱上装有摄像头。居民们手提垃圾站在垃圾箱前时,摄像头自动识别人脸,倾倒口的挡板便打开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居民们分门别类扔进垃圾箱,老人便于操作,对于孩子们来说,扔垃圾更像是做游戏。
这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落户新风街1号院刚两个多月,26组智能垃圾柜分布在小区内的16个点位。每组垃圾柜设有厨余垃圾、可再生垃圾、其它垃圾等投放口。分类最细的一组智能柜,设有纸类、塑料、金属、纺织品、厨余垃圾、其它垃圾、电池电子垃圾7个投放口。在智能设备投入使用前,社区和物业到各户进行人像信息采集。被录入人像采集系统的居民,只要走到垃圾柜的摄像头前,投放口就会自动开启。除了“看人开盖”的智能垃圾桶,小区还有一处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居民用手机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领取足够家庭一个月使用的免费垃圾袋,垃圾袋上还印有二维码标识。
智能垃圾箱便民
“我们小区垃圾分类一直做得很好,现在有了智能垃圾箱,大伙儿积极性也更高了。”居民张大爷说,现在扔垃圾不用上手去翻垃圾箱的盖子,方便卫生,分类投放还能得到积分,换取柴米油盐、生活用品,这些办法对居民来说,贴心周到。“我觉得小区好不好,往往不是看楼建得漂不漂亮,都是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我们现在也在着力把这种智能垃圾分类模式,拓展到辖区其他小区。”相关管理人员提到,小区居民注册人数已达到70%,除了“刷脸”还可以刷积分卡、按键等方式投放。“目前仍处于过渡期,最终目标是居民100%注册使用,通过两网融合,实现各类垃圾的智能分类投放、积分换取等。”
“机器设备再高级也是辅助,培育人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是第一位的。”相关管理人员介绍,从2017年4月开始,物业开始组织居民签署绿色承诺书,小区共1900余户居民,以户为单位签署承诺书,目前已有1700余户居民签署完毕。承诺“尊重垃圾分类指导员、遵守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勤俭节约做好垃圾减量,自家厨余垃圾准确分类”等等。承诺书签署和执行情况与垃圾桶和垃圾袋免费领取等福利挂钩。
小区内“消化”厨余垃圾
从2006年开始,新风街1号院就开始践行垃圾分类。到2014年,小区物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配备了两台设备对小区的厨余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现在,小区每天产生的大约1.5吨厨余垃圾,都能实现在小区内处理,产生的中水和残渣可以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物业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小区厨余垃圾的处理办法,并不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减法”。以小区目前每天产生垃圾总量5吨到6吨,其中厨余垃圾大约2吨的数量来计算,分离厨余垃圾,并6减2这样一个简单数字概念。首先,在小区内“消化”厨余垃圾,厨余垃圾不用外运,节省了很多隐形成本,最明显的就是运输成本。少了车辆运输,同时也减少了车辆带来的路面损耗问题,减少了交通压力,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再污染问题等等。
厨余垃圾提前分类,意味着剩余的其他垃圾没有受到厨余垃圾的污染,在后期处理上,其他垃圾填埋就不会产生渗滤液,避免了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进行焚烧时,也不会因为这些垃圾带着厨余垃圾的汤汤水水,而降低燃点,节约了能源,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环保。新风街1号院是一个缩影,西城区将于今年年底前创建10个垃圾分类示范区,实现新街口、德胜、西长安街、天桥、陶然亭、金融街、展览路、白纸坊、月坛、广内10个街道垃圾分类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