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买小龙虾放生 花费七八万买小龙虾放生这是怎么回事?

    小龙虾人人都喜欢吃的,毕竟在上年的时候,小龙虾价格被高价热卖,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小龙虾断货现象,因为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如今,消息指出有人买小龙虾放生,而且还是花费了七八万元左右。

    买小龙虾放生引热议
    买小龙虾放生引热议

    其实有时候放生也是一件好事,但是你需要提前了解哪些不能够放生,以及放生要注意哪些事项,否则后果的确是很严重的。比如现在有人买小龙虾放生一样,据悉是小龙虾报梦给男子的,所以就去购买小龙虾放生了。

    对于这样的“放生行为”,社交媒体上一片哗然。事实上,类似的“放生”在不少地域,已经形成风俗。不过,总的来看,都相对“形式化”,“功利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放生”本来是一种很好的“行善”方式。但是,因其过分裹挟因果,导致人们将其奉为一种“积德博弈”。

    坦白讲,“放生”本身不重数量,而在乎体验。但是,就现实中的情况而言,有不少人却很看重“放生数量”。就比如,放生一只虾和放生几千只虾,其实从个人的体验来讲,本质上没什么差别。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风俗有什么问题,但就人们“挥金如土”的行为,就让人感到些许惊诧。

    在市井的秩序中,人们惯常强调“行善积德”,这其实带有很强的“功利心”。不过,因“功利”有利于更多美好秩序的促成,人们也就显得坦然接受。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人们的“功利心”,已经失掉基本的初衷,所以,就导致很多行为看起来很扭曲。

    就市场上的“鱼虾蟹”而言,本来就是商业的产物,如果只是为完成一件“善行闭环”,好像也没什么好追问的。但是,实际的效果上,可能所谓的“善行”并不能真正抵达,一方面,胡乱的放生,容易破坏自然的生态格局;一方面,在生物不适宜的环境下放生,可能造成另一种伤害。

    所以,对于放生来讲,这还真不是一件“操好心,就能办好事儿”的行为。某种层面上,“放生”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行善”,缘于骨子里对生命的敬畏。而非,因为一个睡梦,就要去拯救什么。毕竟,“行善”是日常的事情,而非集中完任务。

    现实生活中的“风俗和信仰”,都一定程度上向“功利”倾斜。不过,只要是积极的意义,还可以选择性接纳。毕竟,让每一个人都思考生命的意义,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儿。起码,就目前来讲,是不可能马上达到的。因为,很多人,终其一生,所有的行为都在跟着潮流走。

    当然,只要“不偏不倚”,这样的人生也没什么问题。只要自己生活的快乐,能按照常规优化的人生路径进行,似乎就无可厚非。怕就怕在,很多人将一些“风俗和信仰”笃定化,就是在没有完全理解和认知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进行跟随。

    这种较为无头绪的格局里,很难让一个人过的幸福。即便有些人可以拿金钱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并不等于精神层面能很好的自我慰藉。因此,就现实中的很多“放生”而言,本质上就是形式的展现,至于对生命的思考,基本上是贫瘠的。

    从“放生”到“放生态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绝大多数人理解“放生”,其实主要还是从因果关系出发的,觉得自己放过生命,就会增加自己的生命。这种想法其实很朴素,但是总体上而言,因商业化的介入,很多行为已经变成游戏,所以,敬畏的仪式感和体验感就比较差。

    所以,我们惯常的所说的“放生”,可能更多强调的是“仪式感”,而非“体验感”。因此,也造成很多地域,将“放生”节日化,顺带植入商业逻辑。正所谓:“商人卖鱼,客人行善”,听起来总有点怪诞不经,但是,这就是现实状况。

    不得不承认,从“放生”到“放生态度”,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就像,人们对于“养儿育女”的态度一样,从最初的朴素逻辑“养儿防老”到如今的“人生体验”,也经历过不少波折,但也只是部分人在践行,并没有普遍推行开来。毕竟,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人与世界的关系,终将是一场和解游戏,而“放生”不过是一种调味剂而已。但是,多数人只能从形式层面开始,而非理解明白去感知。这就导致“放生”会被“刻奇”,“行善”成为考核。说到底,所谓的“鱼虾蟹”只是道具,而真正的“善行态度”只在本心。

    回到“男子买数十箱小龙虾放生”的行为中,可能只是一种“有钱人”对生命的短暂慷慨。他(她)们平日里也吃“鱼虾蟹”,甚至比多数人吃的更多。所以这种看起来很“积德”的行为,其实只是“心虚化”的消灾而已。并不是绝对的的善行之道。

    而作为水产市场的摊主来讲,只要能卖掉“鱼虾蟹”,才不管谁是谁非。因为真实的的世界里,很多事物早已被定价。无论是“鱼虾蟹”,还是人生婚嫁,其实都差不多,起码在世俗的尺度中,是平行的,是无差别的。所以,在面对“放生”时,最需要的不是买多少“鱼虾蟹”,而是思考“鱼虾蟹”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