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委:第三方购票平台存风险 订票捆绑消费等问题
“春运网络抢票大战”让一大批第三方购票平台春风得意,但由此引发的消费纠纷不少。上海市消保委26日发出消费提示指出,近段时间以来,火车票预订类投诉激增,其中增值服务“噱头”、订票捆绑消费、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尤为凸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曾经为了一张回家车票彻夜守候、排长龙的抢票盛况已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在网络上“没有硝烟的抢票战争”,这也给了第三方购票平台以生存空间,然而,这些购票平台的订购流程、支付方式、信息安全等问题都存在多重风险,需要消费者留心。
不少第三方购票平台推出以“加速包”“光速抢票”“VIP快速出票”“至尊VIP极速出票”等为噱头的增值包服务,吸引消费者额外支付费用,使用“极速退改签”“出票无忧”等字眼提示可以提高抢票成功率。然而,在实践中,消费者购买这些增值包服务后仍抢不到火车票的情况不在少数,引发的消费纠纷为数不少。
2016年底,消费者贾先生打算在某第三方购票平台预订4张乌鲁木齐至成都的火车票,共计票价2450元。为尽快抢到票,贾先生购买了“加速包”服务并支付了200元服务费。经过3天后,购票平台仍未抢到火车票,贾先生提出退还服务费遭到拒绝。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提高抢票成功率”的概念十分模糊,对于通过何种方式提高、具体提高多少成功率等信息均未明示,了解相关评价后再进行购买。消费者在购买第三方购票平台增值包服务时,须先明确该服务的具体内容、是否可退改签。
还有消费者向消保委投诉反映,一些第三方购票平台利用消费者抢票心切,在支付环节的不显眼处,默认“打包”保险、将付款方式改为指定银行的分期贷款等。消保委提示,消费者在选择第三方购票平台购买车票时,应看清订单明细,如是否含有其他保险、有价保障等费用;选择支付方式时,应先核实订单信息并看清支付选项后再确认支付。
通过第三方平台购票本是为了便捷,但由此提交的个人信息是否能得到保护,却让人不得不打上问号。去年12月,消费者王先生打算通过某第三方购票平台购票,提交个人信息后实际并未下单订票。几天后,王先生发现,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已经在12306网站上被注册,手机号却不是自己的,最终他不得不前往火车站把这一手机解绑。
与此类似,消费者曹先生在某第三方购票平台上注册相关信息,打算抢购火车票,多次抢票均不成功后,曹先生决定放弃使用该平台,这时却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始终无法删除。消保委指出,消费者在选择通过第三方购票平台订票时,还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