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男子一折买玉石掉“抽奖陷阱” 维权概率为零

    熟悉珠宝玉器的人都知道,商场中的翡翠玉器往往标价不菲,但“人有千张脸,玉有万种面”,到底值多少钱,多数消费者很难搞清楚。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各大商场珠宝店中的抽奖活动好不热闹,数千元的首饰能够1折买入,听起来着实让人欣喜,春节期间市民张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

    商家促销抽奖陷阱
    商家促销抽奖陷阱

    张先生说,过年期间在某商场参与了消费满500元免费抽奖的活动,抽到了商场内某珠宝品牌的一等奖,于是便花528元买到了原本标价5280元的千足金和田玉挂件。但经权威机构珠宝专家鉴定,这件挂坠的价值超不过百元。本以为超低折扣自己捡了大便宜,但“来之不易”的1折珠宝玉器究竟便宜了谁?为何这样的“抽奖陷阱”屡见不鲜?

    “好事”从天而降:1折买玉石

    春节期间,各大商场为了招揽顾客,推出了多种多样的促销形式,而抽奖更是大多数商家的首选。一来可以减少支出,二来抽奖更受消费者青睐。若是能抽得一等奖更是喜事一件。而对于市民张先生来讲,这样的“好事”就从天而降了。

    张先生于某商场消费后,参与了商场的抽奖活动。活动地点是商场内的品牌珠宝销售专柜,奖项分为谢谢惠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店员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装满抽奖卡片的篮子,抱着试一试手气的心态,张先生随意抽取了一张。没想到刮开后卡片上印着“一等奖”的字样。店员表示非常惊讶,在确认卡片的真实性后,店员对张先生说,一等奖就是专柜中的所有首饰任选其一,付以标价的10%即可拿走。

    这个专柜销售的饰品多是和田玉、翡翠之类的玉石挂件,而标价全部都在千元以上。张先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这样的“好事”并不是随时都能遇到,同时也认为10%的价格购买标价千元的玉石首饰很划算,因此挑选了一件标价5280元的千足金和田玉挂件,并以528元购买。然而这样的好事还真能多次遇见。

    市民耿女士在1月和2月多次在同一商场内购物,并且先后4次参与商场的抽奖活动。都说中奖不易,中一等奖更难,可耿女士4次抽奖过程中,有2次中了一等奖。而一等奖的奖品也是品牌珠宝打折购买,而折扣比张先生的还要低,是标价的8%。

    中奖事件频发:成本仅为1%

    经过调查,这类1折中奖事件屡见不鲜,而且遍布全国各地。就北京来讲,王府井、华联商场、国泰百货等地均有发生,奖品多围绕在玛瑙、玉石、翡翠等品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消费者对和田玉、翡翠等玉石玛瑙了解不多,只知道和田玉、翡翠、玛瑙很贵,而一些商家正好抓住消费者的这一弱点,用中奖方式让消费者以几百元的价格就能买到和田玉、翡翠,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高价卖出本不值钱的首饰。

    本以为上千元首饰1折买到是占了大便宜,然而业内专家表示,即使是10%的价格买入也亏了。

    国家级珠宝鉴定师师俊超表示,这些1折购买的玉石首饰本身成本价格多为几十元,所以卖到几百元已是暴利。即使上面有千足金镶嵌,但也只是薄薄的一层金箔。相较于收藏级别的玉石来讲,这些玉石就材质而言毫无价值,无论质地还是颜色均不能达到玉石首饰的级别。

    从事玉石销售十年有余的龚女士表示,商场、卖场及旅游景区的翡翠、玉石最好不要购买。首先这些地方的玉石珠宝价格均比珠宝市场中贵上一二成,同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也是常见现象,所以这些地方的珠宝玉石欣赏一下就可以了。

    只管质量不管价格:“鸡肋”证书

    当消费者对这些玉石首饰存疑时,店家就会立即表示,每件商品都有鉴定证书,质量有保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面向社会检测、检验产品的机构,必须由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管理部门会同评审机构评审合格,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后,才能从事检测、检验活动。

    师俊超表示,“由于玉石、玛瑙、翡翠之类的产品对材料品质要求较高,但目前珠宝玉石鉴定证书只针对被检测珠宝的材质进行测评,至于材料品质的高低、好坏并不会标明。所以这些1折玉石产品的证书多为真实有效的,卖家也很少会有涉及卖假的情况,只是售卖价格与产品价值存在较大差距。”

    陷阱屡见不鲜:维权概率为零

    了解商品真伪及真实市场价值后,多数消费者会立刻想到退货。张先生表示,商家在售出时就已表明,这件商品为促销打折品,一经售卖,不退不换,所以即使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也没有办法。

    但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中的第六点: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表明,这样的促销打折手段实际上已构成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商家赔偿损失,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产品费用的一倍。

    师俊超指出,这些1折购买的商品多是三四百元,如果到权威机构做价格认定则要花6000元左右,维权之路比较艰难。而且对普通消费者来讲,即使知道买贵了,但几百元的花销与几千元的价格认定费用相比,多数人会选择默默接受。而商家也正好抓住多数人的这一心理,让“1折陷阱”屡见不鲜。

    时值“3·15”来临之际,各行各业的“打假”也成为热点话题。师俊超表明,收藏圈里鱼龙混杂,消费者一定要在购买时小心谨慎。切不可因为贪便宜而盲目消费。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只有吃亏的买家,没有吃亏的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