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苹果手机偷跑流量最严重 智能手机乱象丛生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上海消保委对市场上的主流品牌手机偷跑情况的检测报告。内容显示,大部分手机品牌都存在偷跑流量、预装软件数量多、难以卸载等问题。其中,苹果、OPPO、小米等国内外知名手机品牌榜上有名。

    苹果手机偷跑流量
    苹果手机偷跑流量

    现象:苹果手机偷跑流量最严重

    根据央视报道,此次上海消保委购买了20款用于试验的样品,其中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还有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国产品牌手机。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在待机情况下偷跑流量问题,上海市消保委从中选出10款进行模拟检测,在开机注册入网并进行120小时的待机试验后,发现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偷跑流量的情况也非常明显。

    其中,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了80MB(兆)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每110MB流量加油包收费15元的价格计算,消费者每5天被“偷”掉的流量,价值10.9元,消费者要为每个月偷跑的流量额外支付60多元。此外,索尼、华为、诺基亚手机偷跑流量也较为明显。

    除了对流量消耗进行监测,上海消保委还对手机预装软件数量进行了对比试验。其中最少的27个,最多的达71个,这款预装了71个软件的手机标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OPPO牌。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说:“它的视频软件就多达4个,譬如搜狐、爱奇艺等。”

    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检测人员在卸载部分手机的软件后,手机的容量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消费者看起来已经删除的软件实际上依然存在,根本没有被物理删除。上海消保委委托检测人员透露了原因:“部分经销商或厂商通过预装软件获利,装一个软件多的话会有3元到5元钱,少的话也会有1元到2元钱。”

    另外,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在差异的情况非常普遍,商家标称容量一般高出消费者实际可用容量。一款用于实验的小米手机,标称容量为8G,但消费者的可用容量仅有4.82G,可用容量仅为标称容量的60%。对此,南方日报记者致电小米方面,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无回应,“但是我们盒子上标明了可用容量大小的”。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