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Costco低价原因 因客流量太大下午暂停营业

    Costco是美国的一家超市,采用会员制和批量销售方式运营。国内第一家Costco超市在上海正式运营业啦!据说,营业首天客流量太大,在下午暂停营业了。让大家好奇的是Costco低价原因是什么?Costco超市受到欢迎,主要是商品便宜。

    Costco上海开业
    Costco上海开业

    Costco超市在美国也是很受欢迎的!商品低市场的价格,而且,人们都是批量购买的。8月27日,上海Costco超市正式营业了,商品被大家疯狂抢购。由于挤满了人,下午就宣布了暂停营业,下面我们来看看Costco低价原因吧!

    8月27日,仓储会员制超市巨头Costco在国内的首家门店——上海闵行店正式开门迎客。早在开店半小时前,通往好市多门店的重要路段已经十分拥堵,当日上午11点,Costco每层可停1000多辆车的4层停车场已全部停满,门口摆上了“停车需要3小时、排队买单需要2小时”的牌子。

    Costco被挤爆停业
    Costco被挤爆停业

    有微博网友表示,为了进入超市消费,停车排队时间超过3个小时;门口入场排队数百米,想进场购物要排队起码半个小时;商场内部,1499元的原价飞天茅台和数款包被一抢而空;而在购物结束之后,结账排队时间也往往在两到三个小时之间。

    除了生鲜食材、日化用品,Costco店内还销售钻石黄金、名牌包表等奢侈品,同样也是低于市价。除了茅台,记者在Costco卖场中看到某知名韩国品牌双肩包价格为4399.9元,而同款商品在天猫官方旗舰店的价格为5800元,Costco的售价整整便宜了1400元。平时在专柜里被缎带包装的昂贵香水在Costco则套上了一层廉价的透明塑料盒,统一以399.9元出售。

    当然,店内的产品也不是都低于市价,比如某网红瑞典背包在Costco售价高达七百多元,而其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为四百多元。尽管如此,Costco销售优质低价产品的印象还是深入人心。

    Costco亚洲区总裁张嗣汉(Richardchang)在开业前的发布会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Costco不像家乐福、沃尔玛,商品种类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我们没有豪华的装修,也没有不间断的购物音乐,但是我们有最低的毛利和最优的品质,因此也有着最高的回头率。”

    Costco的秘密

    便宜是Costco最大的吸引力吗?虽然毛利率低,但基于Costco中高端的产品定位,对于普通收入家庭而言,店内商品种类少、价格高,例如生鲜区一只波士顿龙虾售价高达一千多元,是普通超市的十倍。“凑热闹”后能否留住消费者才是Costco真正的考验。

    而上述携家带口去排队的消费者们才是Costco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也是Costco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基石”会员。

    Costco是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消费者需要预先支付会员费成为会员后才可进Costco门店购物。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会员,Costco则靠收取会员费获利,盈利水平与会员数直接挂钩。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其会员续费率在美国和加拿大为90%,全球为88%。

    据悉,上海Costco的会员分为个人和企业两类,一年年费为299元,消费者需要预先支付会员费成为会员后才可进Costco门店购物。Costco于开幕前夕推出了会员年费立减100元的活动。此外,Costco也推出了其他优惠活动,也被认为是促成开业“买爆”的原因之一。目前门店注册会员人数已经接近十万。

    这个为美国消费者习惯所创造的商业模式为什么在中国能成功?又能持续多久?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零售业务主席郑硕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Costco等会员制商超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其采用了“十十二”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10%的毛利率和10%的运营成本之间相抵消,其余2%的会费就是公司的净利润。超高的会员续费率也是Costco的主要利润来源,Costco2018财年销售额为1384.34亿美元,会费31.42亿美元,总收入1415.76亿美元,净利润31.34亿美元,与会费相当。付费会员数为5160万,总持卡人数为9430万。

    “中国目前兴起的新零售,是先以大的折扣换取流量,再想怎么赚钱,这种模式很难控制成本。”郑硕怀说,“而会员制商超的核心逻辑,是以顾客为中心,只有服务好顾客才能收取会费。”

    也因此,Costco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通过比同行业低超过50%的SKU、简单的装修和大包装的销售,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也是因此,最终商品的销售价格和其他渠道相比优势突出。

    开业当日,上海开市客食品类商品低于市场价10%-20%,百货类商品更是低于市场价的30%到60%。“这种模式的成功,在全球都是可见的,而中国许多新零售其实是在利用互联网人口红利,并非所有的决策都围绕顾客而做。”

    郑硕怀认为,“不过,这种模式进入中国,会对零售行业产生多大的冲击还有待观察。它的扩张不会太快,包括土地的获得、供应链等等,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零售行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会落在基本功的比拼上,比如成本的控制、选品质量、触及消费者的方法等等,最终还是好的选品、好的价格和好的服务,才能打动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