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借1.4万还10万 女大学生糊涂掉入借贷陷阱

    在现在的社会,比如买房,买车不够钱都会想到网贷,虽然有不少人在网贷的时候,但是忽略一些人在合同里面使出猫腻。就比如近日,一名大学生到手的钱明明只有1.4万元,还钱时却要还10万元。如今女大学生糊涂掉入借贷陷阱的消息一出引起不少人热议。

    高利贷不还怎么处理
    高利贷不还怎么处理

    现在一般人都知道高利贷是违法的。但是,现实中还是有很都人借高利贷的,他们没意识到,借高利贷就站在了另一个坑的边缘,因高利贷而导致家庭支离破碎的不在少数。最近,杭州一女大学生借款1.4还10万,原因竟是因签借条时忽略这事而欠下巨债。令人震惊!

    事情还得从2016年11月说起。谢某是一名大学生,她因手头拮据,通过中间人向郭某借款2万元,谈好利息是6000元。但当谢某在欠条上签字,却发现借条的借款金额是10万元,郭某说随后会把剩余的钱给她。

    当时,由于谢某急着用钱,先签了借条,而且借条上出借人也没有写明。也就是说,谢某糊里糊涂的签了一张10万元的借条,但她实际拿到手的钱只有1.4万。2016年12月,郭某和王某约好,在借条“出借人”处写上王某的名字,由王某以债权人的身份向萧山法院起诉谢某,要求其归还借款10万元。在去年3月的庭审中,法官发现蹊跷,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但是郭某还是不死心,随后二人又结伙以王某的名义上诉至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撤销原判。

    但是,王某在二审期间对于款项的来源、支付方式、交付地点、款项组成、数额等与一审庭审中的陈述完全不一致,既不能证明借款关系发生在王某与谢某之间,也没有证据证明现金的实际交付。去年6月,杭州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而郭某和王某意图以捏造事实牟取不正当利益,涉嫌虚假诉讼被追究刑事责任。庭审中,两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法官没有当场宣判。这个案例中,谢某遇到了民间借贷常用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