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假期培训迎投诉高峰:“名校师资”原是学生兼职

    每到寒暑假,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开小灶”。如今寒假过半,记者从消保部门了解到,假期培训正迎来投诉高峰,一些培训班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不仅没有给学生带来成绩提高,还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侵害,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培训班时还需提高防范意识。

    假期培训迎投诉高峰
    假期培训迎投诉高峰

    山东德州市民赵女士近期发现自己可能遇到了一场骗局。寒假开始后不久,为了让初三的女儿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绩,赵女士花费近3000元给女儿报了一个全科辅导班,辅导班声称授课老师来自几所重点中学,能在短期内让学生每科成绩提高20分。

    仅注册“教育信息咨询公司”属无资质办学

    然而让赵女士感到诧异的是,两周的辅导下来,女儿告诉她不仅感觉没学到有用的内容,授课老师对中学的考试内容似乎也不太了解。“我感觉有点纳闷,就去了一趟那个辅导班,发现授课老师基本都是从大学里找来的学生兼职,根本不是中学教师。”赵女士告诉记者,在她向消保部门投诉后,相关部门还发现这家培训机构根本没有办学资质,不仅涉嫌虚假宣传,还是违规办学。

    德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贾通洲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是教育培训行业的“旺季”,随着教育培训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类科目补习班、特长班层出不穷,一些教育机构看似正规,其实在办学资质和师资配备上,存在不小的问题。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有培训机构存在资质欠缺的问题,是假期培训投诉的一个重点。”据贾通洲介绍,正规的培训机构开展教育培训,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但一些机构以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教育信息咨询公司”的名义,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属于无资质办学,教学质量很难保障。

    采访中有家长反映,违规办学机构的教学地点往往设在居民区或临时租用的办公区,教师也多是兼职,无论是地点还是人员流动性都很大。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很多机构在假期前就在学校附近发放传单,并用“名校师资”“高通过率”“短期包会”等标语,肆意夸大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误导了不少家长。

    “保过费”上万元想退费没那么容易

    记者采访发现,除机构违规办学问题外,一些培训机构在招生过程中,设下“霸王条款”,通过宣传“保过”“不通过全额退款”等“承诺”,收取高额学费,但在退款环节却设置“消费陷阱”,一旦有学员想退费,经常遇到纠纷。

    “所谓的‘保过费’一般都在上万元左右,价格超出了普通学费定价标准太多,是不合理的。”贾通洲告诉记者,“保过费”是很多培训班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数额高,只要招到一定数量的生源,就能有高额的收益,也驱使很多培训机构编造夸张的宣传标语来吸引学生。“但如果有学生想退款,这些机构会拿出之前的协议,以先前约定好的交费后不能退费,或免费再续课一年等理由推诿。”贾通洲说。

    一位刚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大四学生高歌告诉记者,他曾在考前花两万元“学费”报名一个研究生考试“保过班”,但得知自己没有通过考试后去退费时,却遇到了麻烦。“对方说现在不能退,可以明年再参加一次考试,如果还没通过才能全额退款。”

    据德州市消保委介绍,近期受理的多起投诉中,有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协议无视消费者权益,例如上课后不准因各种原因退款、除学费外还需额外交纳书本费等内容,涉嫌“霸王条款”。此外,有培训机构甚至在收完款后立即跑路失踪,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山东新亮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飞表示,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收取高额“保过费”且不按约定予以退还等行为,违反了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应通过法律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消保部门提醒:及时投诉有必要

    对于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贾通洲表示,通过近几年的维权情况来看,只要消费者及时到消保和工商部门投诉,成功维权的概率是很高的。但有些消费者对投诉渠道并不了解,维权意识也不强,自身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我们在接到投诉后会立即核实,情况属实会跟培训机构进行联系,及时处理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如果还涉及其他违法行为,会联合工商和公安部门上门查处。消费者遇到纠纷,一定要及时和消保部门联系。”贾通洲说。

    德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也提示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前,应多方打听教学质量和口碑信誉,查验机构登记办学地址和实际办学场所是否一致,还应留意授课老师有无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

    此外,在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时,应就退班时如何退费、培训达不到承诺效果或培训地点变更情况出现时如何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问题做事先约定。同时,在交费时也要索取正规发票,如果发现培训机构无正当理由拒不退费,可根据书面合同和发票维权。

    王飞认为,消费者对不熟悉的培训机构应保持谨慎,可与培训机构约定短期试课,等认同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后,再签订合同,有利于降低消费风险。“在签订书面合同时,一定要查看对方是否具备所宣传的各种办学条件和师资,对于合约双方的权利义务也要约定清楚,这样可以最大化的让自身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