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进展缓慢投资并购现漏洞 涉及金额330亿(2)
为了强化管理能力,时任通用电气董事长的韦尔奇,曾与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沟通,他表示,“作为管理者,三分之一的时间看企业财务报表,三分之一的时间找企业骨干谈话,三分之一的时间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财务报表看出企业管理决策方面薄弱环节,而后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投资仍难追责
在国资委反思并购投资问题的同时,审计署公布了一组数据。审计署对中石化、南航、中海油等10家中央企业的审计结果显示,总共发现47起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涉及资金295.02亿元,其中16起涉及金额超过亿元,94名责任人员中有26名为企业负责人。
审计署对外公布的资料显示,至2014年,中国海油有限公司2011年以142.42亿元并购的一家境外公司,由于前期论证不充分等原因发生亏损累计6.21亿元。
对于央企而言,海外投资就像买股票一样,存有风险。一位能源央企的内部人士表示:“对于投资的决策,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如果风险都集中在那几个研究人员和决策人员身上,那大家都不敢下手。所有投资决定基本都是集体决策,要内部论证很长时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央企在海外投资的决策流程为,企业向发改委报备,随后各方进行评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向集团申报,发改委和商务部进行审批,最终实现收购交割。
“海外投资就像股票一样,都是资产,都有不确定性。”前述人士表示。据了解,目前海外投资科研阶段,价格波动在30%至50%之间。该人士表示,按照现行监管管理,如果价格波动在10%至15%之间,属于重大失责。“对于高风险投资而言,这是不现实的。”
发改委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也表达了同样的顾虑,“如果把责任都放在决策人员身上,那么就没有人敢做决策,对海外收购的影响是负面的。”
缺少两全的制度
一方面是来自一线投资人员的担忧,而另一方面,呼吁加强监管的呼声络绎不绝。季晓南表示,“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一些国有企业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强调企业内部监督体系,要求财务部门与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法律部门强化权力,相互配合对资产具结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此外,投资并购还涉及国家形势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从2014年起,国家放宽审批鼓励海外投资,海外投资的项目出现激增。普华永道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246宗,创下历史新高,其总金额达到550亿美元。
“解决中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也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因为有一些问题涉及到国家层面,如何支持推动,调整相关的政策。比如说中石油、中石化,‘十二五’期间中国油气明显短缺,他们大量高价收购油气资源,但现在油价从110美元左右跌到40多美元,这造成了企业明显的负担,根本就不可能盈利。”季晓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