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移动扣费十年从未通知用户 不停地累加违约金

    这几年,随着微信等网络通讯软件的普及,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下称“移动”)的日子变得不好过了。据移动2015年年报显示,2013至2015年公司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分别为1216亿元、1092亿元、1085亿元。

    中移动扣费十年未通知
    中移动扣费十年未通知

    而由于网络通讯的冲击,移动的通话费月租费收入比重大大缩减(移动营业收入主要由通话费月租费及增值业务这两部分组成),2011年还为72%,而2015年比重已降到47%。

    不过,虽然通话费收入越来越少,移动的增值业务收入比重却越来越大,但关于增值业务,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惑。

    蹊跷的10年前欠费

    近日,有1996年即开始使用移动的老用户向本报记者反映,其名下出现了“莫名违约金”现象。原来,在今年8月份,该用户去北京西单大悦城移动营业厅办理“骚扰来电提醒”业务,却一直无法办理成功,辗转多个工作人员才意外得知,因其名下有另一号码出现欠费。

    但令他感到疑惑的是,这个所谓的违约号码他从未申请及使用过。不过这个“突然冒出”的号码却显示有话费欠费359.6元,且是在很久前的2006年9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出现违约,但这10年间移动并未有任何告知,只是不停地累加违约金,目前违约金为421.81元,已超过欠费本金。

    该用户对此非常不解,想在营业厅查明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出现违约,但当天换了多个办理人员,最终也无法查出,其系统只简单地显示余额及违约金金额,没有其他具体注解。该用户最为不解的是,如果在银行系统,一人名下任何一张信用卡欠费,早就会明明白白收到及时的提醒,但移动声称的号码出现违约已达10年之久,自己却从没得到关于违约情况的任何通知,但与此同时,移动的产品广告从未间断地出现在用户的手机中。

    若用户不去营业厅办理业务,至今仍不会得知自己出现欠费现象。记者不禁怀疑如果出现同样的状况,移动的广大用户该如何确认,是否只能到前台营业厅才能查到?此外,这10年间,该用户账户中充值的资金余额,早已可以覆盖名下的欠费,移动为何并不将其用于冲抵欠费,而是任凭违约金持续增长?移动的数据管理系统状况究竟情况如何?

    高昂的沟通成本

    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记者近几日连续拨打移动客服电话,但截至发稿日仍未得到满意答复,而且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问题,却在联系过程中通过层层“考验”,其曲折复杂程度足以令很多移动用户最终放弃投诉,以求免掉这些麻烦。

    12下一页